本文作者:访客

哪些疾病符合监外执行条件

访客 2025-10-09 13:40:00 6
患有严重疾病如癌症、传染病等,以及怀孕或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等,可以申请监外服刑,具体疾病种类和条件需根据司法部门的规定而定,申请监外服刑需经过严格的审核程序,确保申请人的健康状况确实符合相关规定,服刑人员还需遵守一系列规定,如按时报到、定期汇报等,以确保其不逃避法律制裁,监外执行旨在保障病患的基本人权和生命健康,同时也维护了法律的公正和权威。
导读: 可以申请监外服刑的病,如患有严重传染病、长期不愈的慢性疾病或身体残疾等,符合条件者可申请。主要包括一系列严重且影响服刑人员身体健康的病症。 一、

哪些病可以申请监外服刑

  申请监外服刑的疾病主要包括一系列严重且影响服刑人员身体健康的病症,具体来说:

  1.精神疾病方面,经精神专科医院司法鉴定确诊的经常发作的各种精神病,如精神分裂症、躁郁症等,若这些病症严重影响服刑人员的行为控制能力,可考虑监外服刑。

  2.器质性心脏病、高血压病Ⅲ期等心血管疾病,若病情严重到可能危及服刑人员生命或严重影响其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也属于可申请监外服刑的范畴。

  3.如空洞肺结核、各种肝硬变所致的失代偿期、糖尿病合并心脑肾病变等慢性疾病,若经治疗不能恢复或病情反复,严重影响服刑人员的身体健康,同样可申请监外服刑。

  4.脑血管疾病、脊髓疾病及周围神经所致的肢体瘫痪生活不能自理者,以及癫痫频繁大发作伴有精神障碍者等,也属于可申请监外服刑的疾病范围。

二、

监外服刑与取保候审区别

  找法网提醒,监外服刑与取保候审在本质、适用人群及执行地方上存在显著差异。

  1.在本质上:

  (1)监外执行是针对已判决有罪的服刑人员,因其具有特殊原因不宜收监执行而在监外执行刑罚的一种制度。

  (2)取保候审则是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对未被逮捕或逮捕后需要变更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的一种强制措施,旨在防止其逃避侦查、起诉和审判。

  2.在适用人群上,监外执行适用于判决生效后符合法定条件的服刑人员;而取保候审则适用于涉嫌犯罪被拘留或逮捕后符合法定条件的嫌疑犯或被告人。

  3.在执行地方上,取保候审是在审判前对犯罪嫌疑人或被告采取的强制措施,其最终不一定定罪;而监外执行则是在法院判决定罪量刑后,因符合条件而在监狱或看守所外执行刑罚。

三、

不得暂予监外执行的情形

  在适用暂予监外执行的情形中,虽然身患严重疾病需要保外就医是其中之一,但并非所有身患严重疾病的罪犯都能享受这一待遇。具体来说,以下情形不得暂予监外执行:

  1.对于适用暂予监外执行可能有社会危险性的罪犯,如具有暴力倾向、可能再次犯罪等,为保障社会安全,不得暂予监外执行。

  2.自伤自残的罪犯同样不得暂予监外执行。这类行为往往表明罪犯缺乏自我约束和改正错误的决心,若允许其监外服刑,可能加剧其自伤自残行为,甚至危害社会安全。

  3.不配合治疗的罪犯也不得暂予监外执行。治疗是恢复健康、减轻病痛的关键环节,若罪犯拒绝配合治疗,将直接影响其病情的好转和身体的康复。

  因此,对于这类罪犯,应继续留在监狱或看守所内接受治疗和教育改造。

  综上所述,申请监外服刑需符合一定条件,且需排除不得暂予监外执行的情形。同时,监外服刑与取保候审在本质、适用人群及执行地方上存在显著差异,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区分和适用。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