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异地离婚诉讼,如何向法院提起离婚申请
异地提起离婚诉讼,需遵循以下步骤:确认双方是否已协商一致,若未达成一致,需选择有管辖权的法院,原告应前往被告住所地或经常居住地的基层法院起诉,若被告外出未归,可在原告居住地法院起诉,提交起诉状时,需附上相关证据,如结婚证、身份证等,诉讼过程中,需遵循法律程序,经调解无效后,法院将依法作出判决,异地离婚诉讼需重视法律文书的作用,确保诉讼过程顺利进行。导读: 异地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需明确管辖法院,一方离开住所地超一年,由原告住所地法院管辖;双方均离开,由被告经常居住地法院管辖;无经常居住地,则由原告起诉时居住地法院管辖。 一、
异地如何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
向法院异提起异地离婚诉讼的,首先需要明确管辖法院,具体如下:
1.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12条的规定:
(1)夫妻一方离开住所地超过一年,另一方起诉离婚的案件,应由原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2)若夫妻双方均离开住所地超过一年,则由被告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
(3)若被告没有经常居住地,则由原告起诉时居住地的人民法院管辖。
这里的住所地指的是公民的户籍所在地,而经常居住地则是指公民离开住所地至起诉时已连续居住一年以上的地方(公民住院就医的地方除外)。
2.在实际操作中,若双方均离开住所地超过一年,提起离婚诉讼时,还需区分以下两种情况:
(1)若一方已在现居住地住满一年以上,则另一方应在其经常居住地的人民法院起诉离婚;
(2)若一方与另一方分居后,在其现居住地未满一年,则应视其没有经常居住地,此时另一方提起离婚诉讼,应向另一方所经常居住地(若无法确定,则可能为原告起诉时居住地)的人民法院起诉。
二、异地离婚诉讼的法律规定
找法网提醒,关于异地离婚诉讼的法律规定,主要依据的是最高人民法院的上述司法解释。
1.该解释明确了住所地和经常居住地的定义,并据此规定了异地离婚诉讼的管辖原则。这些规定旨在确保离婚诉讼的管辖法院能够方便当事人参与诉讼,同时也有利于法院对案件的审理和判决。
2.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注意的是,经常居住地的认定是关键。若一方主张某地为经常居住地,应提供相应证据予以证明,如居住证、租房合同、水电费缴纳记录等。
3.若双方对管辖法院存在争议,法院将依据相关证据和法律规定进行裁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