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明码标价新规,了解未来法律趋势下的定价标准(2025年最新规定)

访客 2025-10-01 19:09:04 24
根据最新法律规定,自2025年起,所有商品和服务必须明码标价,这一举措旨在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促进市场公平竞争,商家需明确标示商品价格和相关信息,不得隐瞒或误导消费者,此规定有助于维护市场秩序,保护消费者权益。
导读:日常里,许多商家在价格上玩花样,模糊标价,价外加费,虚构原价等,这些行为不仅损害消费者权益,更触碰法律红线。市场监管部门明确要求商家严格落实明码标价。那么,明码标价有哪些具体规定,商家能否随意定价。下面小编将结合相关法律,为大家梳理解答。

明码标价的法律规定2025年最新

  2025年,随着《明码标价和禁止价格欺诈规定》等法规的深入实施,明码标价制度迎来更严格的监管时代。从日常消费到节日市场,从线下门店到线上平台,经营者必须遵循“真实、准确、醒目”的核心原则,否则将面临高额罚款甚至刑事追责。

  一、明码标价的核心要求

  根据《明码标价和禁止价格欺诈规定》,经营者销售商品或提供服务时,需以显著方式标明品名、价格、计价单位等关键信息。

  如餐饮单位必须明确标注菜品名称、单价及计量单位(如“元/份”),超市需在价签上清晰显示商品规格、等级及生产日期。

  若标价内容与实际不符(如标示“进口红酒”实为国产贴牌产品),即构成“虚假标价”,可能被处以5000元以下罚款。

  标价形式需符合规范:纸质价签需“货签对位、字迹清晰”,电子标价需通过网页、APP等渠道同步展示。

  价格变动时,经营者需立即更新标价,避免使用过期价签误导消费者。

  二、明码标价的例外情形

  尽管明码标价是普遍要求,但部分商品和服务因交易特性或行业惯例,可免于强制标价。根据宣城市2025年发布的《部分商品和服务可不实行明码标价暂行规定》,以下情形无需标价:

  1.古玩、字画、收藏品:因价值评估主观性强,经营者可通过协商定价;

  2.农户自产农产品:如散装鸡蛋、时令蔬菜,但收购方需在收购场所公示品种、规格及价格;

  3.农村集市、流动摊贩:如临时售卖的手工制品,但餐饮、理发等即时服务仍需标价;

  4.个性化定制商品:如定制家具、服装,需在交易前与消费者协商一致;

  5.拍卖、竞价交易:如二手车拍卖,价格由竞拍过程决定。

  需注意,即使免于明码标价,经营者仍需遵循“公开、公平、诚实信用”原则,不得通过隐瞒信息或操纵价格损害消费者权益。

  三、未明码标价法律后果

  2025年,价格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进一步加大。根据《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

  1.一般违法行为:未明码标价或标价内容不全,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可并处5000元以下罚款;

  2.严重违法行为:如虚构原价、虚假折扣(如标示“原价500元,现价200元”但无法提供七日内交易记录),处5万元至50万元罚款;

  3.刑事犯罪: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虚假标价骗取财物且数额较大(如累计非法获利超5000元),可能构成诈骗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明码标价可以随意标价吗

  明码标价不可随意进行,法律从定价自主权边界、禁止性情形及涉企收费红线三方面设定约束,核心遵循公平诚信原则。

  经营者虽享有自主定价权,但需符合“合理制定”要求,不得利用优势地位附加不合理价格条件。

  随意标价的违法情形主要包括三类:

  一、标示信息不完整或不准确,如未标明计价单位、附带服务收费未公示,或不同标价载体内容不一致,违反《明码标价和禁止价格欺诈规定》的实质要求。

  二、定价依据违法,属于《政府定价目录》范围的商品(如公用事业、景区门票)超出政府指导价销售,可处5倍以下违法所得罚款。

  三、通过标价实施不正当竞争,如虚假折价、低标高结、虚构原价、模糊促销规则等,均构成价格欺诈。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