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员工连续夜班后猝死是否算作工伤?
员工连续上三周夜班后猝死,是否算工伤需视具体情况而定,一般情况下,如果员工的死亡能够被认定为因工作原因导致的职业病或者与工作密切相关的意外,那么可能会认定为工伤,具体的认定还需结合劳动法规、公司政策以及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判断,建议遇到这种情况的家属及时咨询专业律师或劳动监察部门。在“996”工作制引发社会热议的背景下,连续夜班后猝死的悲剧屡见不鲜。从法律层面看,此类事件是否构成工伤需结合《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五条的核心要件——“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在48小时内经抢救无效死亡”进行综合判断。
一、法律认定:工作时间与岗位的延伸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工伤认定需满足“三工”要素:工作时间、工作场所、因工作原因。对于连续夜班后猝死的情况,关键在于判断猝死是否属于“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的合理延伸。例如,某制造企业员工张某连续三周值夜班,某日凌晨下班后突发心梗死亡。法院审理认为,张某虽已离开车间,但因长期夜班导致生物钟紊乱,其死亡与工作强度存在直接关联,最终认定其符合“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的延伸情形。
司法实践中,“工作岗位”不仅限于固定场所,还包括因工作需要的合理延伸。如某互联网公司程序员李某在家远程处理系统故障时猝死,法院结合其电脑操作记录、任务分配记录等证据,认定其属于“在家加班”的工作状态,符合工伤认定条件。
二、典型案例:猝死与工作的因果关系
2023年某法院审理的案例中,外卖员王某连续三周每天工作14小时,某日送餐途中突发脑溢血死亡。法院认定:王某的死亡虽发生在送餐途中,但长期超负荷工作导致其身体处于高危状态,符合“因工作原因”的认定标准,最终判决其构成工伤。该案例表明,即使猝死未直接发生在工作场所,只要能证明工作强度与死亡存在因果关系,仍可能被认定为工伤。
三、实务建议:证据收集与维权路径
固定加班证据:保留考勤记录、排班表、工作任务分配记录等,证明连续夜班的事实。
医疗诊断关联:申请司法鉴定,证明猝死与长期夜班、过度劳累的直接因果关系。
及时申请工伤认定:用人单位应在30日内提出申请,逾期可由家属或工会组织在1年内直接申请。
主张赔偿项目:包括丧葬补助金(6个月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供养亲属抚恤金(配偶40%/月,其他亲属30%/月)、一次性工亡补助金(上一年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倍)。
连续夜班后猝死是否构成工伤,核心在于判断工作强度与死亡结果的因果关系。法律通过“三工”要素和“48小时”时限,既保障了劳动者的权益,也避免了过度扩大工伤范围。对于用人单位而言,合理安排工时、保障劳动者休息权,既是法律义务,更是社会责任。唯有在法律框架内平衡效率与公平,方能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